歷史沿革

  清代南澳地區,隸屬「後山」範圍之內,清廷為杜絕洋人覬覦之謀,特命提督羅大春開築北路,以便清正府勢力進入。
  同治十三年(西元1874年)八月,軍隊進駐南澳北岸,南澳泰雅人以清軍入侵其生活領域,故以出草抵抗。
  光緒十六年(西元1890年)二月,劉銘傳派兵討伐,攻入塔壁罕(原東岳村舊部落)等社,焚燒部落,奪獲糧秣、械彈等,南澳泰雅族遭受空前浩劫。。
  日治時期大正三年(西元1914年),日人在討伐太魯閣群泰雅人之際,也進入南澳地區收銃器,完全控制了南澳群泰雅人。
  日昭和年間(西元1926-1938年)日人進行大規模的移住計劃,先後成立東澳部落(現東岳村)鹿皮與柑子頭部落及現今南澳村、碧候村等,推行水田、旱田的定地耕及技術。
  光復初期,國民政府推行「生活改進運動」、「定率農業運動」」、「育苗造林運動」,並繼續辦理部落的移住工作。
  南澳地區於清嘉慶十五年(西元1810年),設置噶瑪蘭廳收入版圖。
   日大正元年(西元1912年),行政版圖為宜蘭廳南澳支廳,大正九年修正為台北州蘇澳郡。。
  台灣光復-民國三十五年隸屬台北縣南澳鄉,民國三十八年正式劃為宜蘭縣南澳鄉。


資料出處: 宜蘭縣南澳鄉公所全球資訊網 

http://www.nanao.e-land.gov.tw/info_index.php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PNB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